一、調查目的
從兒童心理發(fā)展規(guī)律看,年齡越小越單純,可塑性越強,越容易接受各種影響和教育,此時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及習慣越易成功。學前教育是奠基教育,獨立能力及勞動習慣培養(yǎng)無疑是一塊重要的基石。因此,有遠見的家長應將培養(yǎng)孩子的獨立性與自我服務能力視為面向未來、培養(yǎng)新一代的主要目標。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(yǎng),對孩子的體力、智力的發(fā)展以及良好個性的形成,甚至對孩子今后一生,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,學校尤其是幼兒園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。實踐證明:對孩子自我服務能力的培養(yǎng)越早越好。我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,為做好幼教工作,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,為國家多出人才、快出人才做點貢獻;家庭是兒童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場所,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,我們在日常觀察和調查中發(fā)現,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與家長的教養(yǎng)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。因此,我想通過這個調查,來探索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與家長的教養(yǎng)方式存在的內在聯(lián)系,同時,通過調查了解目前家長存在那些不良的教養(yǎng)方式,從而為我們正確指導家庭教育,有效地培養(yǎng)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提供有效的依據。
二、調查內容
(一)、家長方面:了解家長的教養(yǎng)方式有那些?對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情況如何了解多少?
(二)、幼兒方面:自我服務情況
1、能否獨立進餐和保持正確的進餐姿勢;
2、是否會自己洗手、洗臉、 洗腳;
3、是否會穿鞋子、褲子、襪子和衣服;
4、吃剝皮水果時是否會自己剝皮;
5、能否自己整理床鋪;
6、用過的東西能否自覺放回原處;
7、玩過的玩具能否自己收拾好;
8、能否做簡單的家務。
三、調查方法和過程
調查采用聽介紹,召開座談會、走訪、平時觀察和發(fā)放問卷等。具體開展了以下一些工作:
(一) 、我在全園6個班中抽取了兩個班(年齡在3至4歲之間)
幼兒進行調查,先后利用兩個星期日分別召開了兩個班的家長座談會,在家長會上,我們具體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:(1)發(fā)放問卷,當堂完成,全部收齊;(2)要求每位家長按照我們以上確定的8項調查內容對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務能力逐項進行具體分析、介紹;(3)讓每位家長介紹自己對孩子進行自我服務能力培養(yǎng)的認識及自己平時所采用的教養(yǎng)方式。
(二)、召開了被調查的兩個班級老師會議,讓老師們充分對所調查的8項內容進行具體介紹。
(三)、發(fā)動園內老師對被調查的兩個班的65位幼兒的家庭進行走訪,具體了解和觀察被調查孩子在家庭中,這8項自我服務意識和能力的表現。
四、調查結果
(一) 幼兒方面:
1、有23%的幼兒不能做到獨立進餐,掉飯粒、剩飯、挑食現象很普遍。65名幼兒中有6位幼兒在家中偶爾練習過用筷子。
2、有47%的幼兒經過家園配合教育掌握了洗手、洗臉方法,53%的幼兒洗手、洗臉過程就是玩水或者就是簡單地把手放在水龍頭下面沖一下。
3、有91%的幼兒能獨立入廁小便,有95%的幼兒不能獨立入廁大便。
4、有58%的幼兒不能系鞋帶,同時穿鞋不能分清左右鞋,有近95%的幼兒不會自己穿衣服。幼52家52兒童
幼53家53兒童
5、約有90%的幼兒吃水果會自己去皮。
6、有67%的幼兒不懂得怎樣整理東西或根本沒有整理東西的意識;有約98%的幼兒不能自覺地把用過的東西放會原處。有35%的幼兒在家長提醒或幫助下可以把用過的玩具收好。
7、只有4%的孩子偶爾會幫助大人做過家務。
(二)家長方面:
在對待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培養(yǎng)方面,發(fā)現普遍存在以下三種不正確的教養(yǎng)方式:
第一、家長把許多應該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,全部由家長包辦代替;
第二、有77%的家長認為孩子小,能力差,自我服務是孩子以后的事,這些事等到孩子長大了也就了自然會了,現在根本不需要考慮這些事情,現在最要緊的是發(fā)展孩子的智力和對孩子進行各種特長的教育、訓練;
第三、93%的家長怕麻煩,嫌孩子動作慢。如孩子自己吃飯常常桌上、地上到處都是,家長嫌臟,認為不如自己喂得快;有的孩子自己洗手結果手沒有洗干凈,還弄濕了衣服,家長只好幫他洗;孩子穿衣,把衣穿反了,要重穿,耽誤了時間……,家長普通認為與其這樣麻煩,倒不如自己做了算。
五、結論及原因分析
通過以上調查,很容易發(fā)現我園小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較差,而且其根本原因是家長的教養(yǎng)方式不正確所至,。即:家長過分溺愛,過分保護,尤其是爺爺奶奶溺愛。本當孩子自己能做的事,長輩們不讓他做,這個不準孩子動,那個不準孩子摸,還使他們逐漸養(yǎng)成了“飯來張口,衣來伸手”的不良習慣。隨著社會的發(fā)展,優(yōu)生優(yōu)育政策的實行,普遍家庭都只有一個“小太陽”。而在這種四二一的家庭模式中,家長往往會對小孩千依百順,有求必應,小孩在這種“無微不致”的照顧下會出現:依賴、自私、懦弱等不良的情感或表現,嚴重的還會影響到孩子以后在社會中的發(fā)展。長此以往,培養(yǎng)出來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;不懂得關心父母和周圍的人,不懂得珍惜和付出,自私,以我為中,心中只有自已,唯獨沒有他人,不會與人相處,不會與人分享,不懂得謙讓和寬容;事事依賴別人,不愛勞動,不珍別人的勞動成果,離開了家長就什么都不會。這樣下去,等到孩子長大后家長后悔已來不及了,對此,我們要有足夠的認識,要及時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,加強家園聯(lián)系和辦好家長學校,指導家長掌握正確的教養(yǎng)方式,在日常生活為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和條件,配合幼兒園共同培養(yǎng)幼兒自我服務能力,相信只要家庭和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保持一致性,統(tǒng)一思想認識,講究方式方法,堅持不懈,持之以恒,必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,讓孩子終身受益。